读《源头活水远长流》有感

字号:    

读《源头活水远长流》有感

  各位领导、各位委员:

  大家好!

  很荣幸参加“书香政协”委员分享活动,今天我与大家分享我最爱读的一本书,既不是什么名著,也不是佳作,而是由我们县文化和旅游局老干部党支部学习小组依托“主题党日+学习小组+文化弥渡”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到全县21个传统花灯窝子完成外业调查,由我执笔编写而成的弥渡乡土书籍《源头活水远长流》。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一份弥渡传统花灯窝子调查综合报告,21份传统花灯窝子村落专题调查。第二部分包括在调查过程中收集到的44个弥渡传统花灯剧目。全书约17万字。

  这本书的作者是:“红褂子”志愿服务队。它的创作背景是弥渡花灯戏和弥渡民歌于2008年、2001年分别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弥渡县人民政府以此为契机,采取了许多传承保护措施,但是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新时代,随着民间花灯老艺人逐渐去世,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弥渡优秀传统花灯剧目逐渐失传,保护弥渡传统花灯,成为困扰弥渡文化工作的一个难题,县文化和旅游局退休的老专家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苦苦寻思,从源头上守护保护传承传统花灯艺术的切入点和路径,通过集思广益,由老干部党支部主动向党工委请缨,依托“主题党日+学习小组”活动,义务对马房等21个弥渡传统花灯窝子调查并取得了显著成果,探索出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弥渡“花灯戏”的一条有效途径。

  《源头活水远长流》这本书的内容是:对弥渡花灯的源头,灯班出现较早、表演传统花灯节目较多、民间花灯艺人知名度高的龙泉马房等21个传统花灯窝子村落的村名由来及历史沿革、地理位置、人口民族及产业、花灯窝子形成年代、历史上玩灯内容规模及代表性民间艺人、经常表演的剧目(节目)、经常演唱的曲调、表演的艺术风格或特点、现实灯班的规模及活动时间地点等九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和记录。整个调查紧扣三个环节。一是着眼于“守灯魂”,每到一个村,向村组干部和花灯队宣传弥渡传统灯窝子调查的意义目的、重要原则、调查范围、方法步骤、时间安排等内容。二是着眼于“传技艺”,向所调查村花灯队传授和交流花灯知识、表演技艺技巧。三是着眼于“送文化”,向所调查村花灯传习所赠送花灯文化艺术资料和书籍。如《弥渡花灯音乐舞蹈集》《弥渡行》《群艺之星自义来》《弥渡花灯民歌音乐教材》等纸质和光碟资料。《源头活水远长流》这本书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记载了弥渡花灯的源头和流布、玩灯历史和现实,各个村玩灯的形式内容、出灯、玩灯、捂灯、谢灯、接送灯神及地点方位异同。二是收集到44个弥渡传统花灯剧目和一部分已故民间花灯老艺人的珍贵照片。三是与弥渡传统花灯窝子村落结成传承弥渡传统花灯文化艺术联盟。

  《源头活水远长流》在调查过程中,受到州县媒体的关注和跟踪报道,得到了云南省有关专家的肯定和赞扬。

  《弥渡传统花灯窝子调查方案》拟制出向云南省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室原主任王群老师请教,王老师回复:

  杨华:

  你们做的《弥渡花灯窝子调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弥渡花灯,以不同的音乐风格区分,可划分为坝区、密祉、牛街三个区域。而花灯活动较集中的村寨,即所谓的窝子,以一批代表性花灯艺人为标志,上世纪70年代坝区主要有马房、姚旗营、下海子、熊家营、石牛田、波罗邑、苴力上下村,密祉有柳城、土官村、巡捕村、文盛街、八士村,牛街有牛街上下村、康郎等。我的看法,能被定义为花灯窝子者,一要有一定的活动规模,二要有一定数量的骨干,三要有代表性艺人。能成为花灯窝子的村寨,数量不必求多,但须是名实相符、量和质的统一体。至于花灯活动的历史,不必言必称起源于南诏唐宋,应以汉族人口迁入云南的史实为据,注重明清以来族谱、家谱及口述史等口碑资料调研。你们设计的调查内容,基本涵盖了花灯活动的各个方面。相信通过你们的努力,一定会让这一工作取得丰富成果。

  《调查报告》形成后在县文化馆公众号上推介时,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和灯迷的关注。其中,云南省文化厅社文处原处长吴思明称赞:“弥渡花灯家谱之大全,面广点多,记录详实。普及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发挥文化优势,做好文化惠民工作”。“向老有所为,为弥渡传统花灯艺术传承发展发挥余热,尽心尽力的文化弥渡志愿服务队学习致敬!”

  由此,2023年

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