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法治思想专题党课讲稿

字号:    

深入学习贯彻法治思想专题党课讲稿

  同志们:

  当前,全党自上而下正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习近平法治思想吸收了我国法治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先进经验,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结合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认真真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学深悟透“十一个坚持”的主要内容,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法治政府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以实际行动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法治中国建设向纵深推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全面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转化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强大动力和生动实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法治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原创性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指引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为深入推进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发展人类法治文明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一)始终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不动摇。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借鉴人类法治文明有益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人类法治文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历史高度,成为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思想旗帜。习近平法治思想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验进行提炼和升华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法治建设长期探索中形成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战略性、实践性、真理性、指导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理论上有许多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从法治领域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作出重大原创性、集成性贡献。习近平法治思想不仅针对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任务、重大问题、重大挑战提供了法治解决之道,而且为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引领,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必将引领法治中国建设在新征程实现更大发展。

  (二)“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和灵魂。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秉持坚持人民至上这一根本立场,明确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鲜明回答了法治中国建设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明确了性质、指明了方向。坚持自信自立是中国共产党独有的精神气质,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飞跃的力量源泉。中国法治建设实践之所以取得这样的巨大成就,其秘诀就在于党领导人民始终坚持自信自立,坚定不移走出了一条立足中国国情、扎根中国文化、遵循法治规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实践证明,我国政治制度和法治体系是最适合我国国情和实际的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有底气、有自信,努力以中国智慧、中国实践为世界法治文明建设作出贡献。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鲜明的理论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具有纲举目张的重大意义。始终面向实践、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法治思想鲜明的实践品格。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依法治国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必须紧紧扎根中国法治实践,增强问题意识,结合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而不能一味移植西方所谓“成功”的法治经验。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方法论。这些重大论断,蕴含着系统性、整体性的科学思维方法。时代变局之下,历史大变革的关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创造性提出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重大战略部署,为维护国际法治秩序、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

  (三)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展现政治智慧。习近平总书记从宏观和战略高度谋划法治发展,突出法治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体现了深邃的政治思维。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党长期执政、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认识法治,重视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大局中的重要地位,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次中央全会、党的十九大上都强调了全面依法治国工作,还在多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多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每年全国两会,多次中央有关委员会会议、工作会议以及工作考察等重要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并亲自担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主任。法律是治国理政最重要的规矩。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用法治的方式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证。

  二、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法治根基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政府是法律实施的重要主体,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重在知行合一,要持续强化法治思维,把对法治的尊崇和敬畏转变为思维与行为习惯,充分认识依法行政的重大意义,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

  (一)下大力气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公平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必须发挥好法治的保障作用,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进而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要坚定不移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办事,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稳定的预期,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注入持久的动力。要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引导民营企业诚信守法经营,通过做到既“严管”又“厚爱”,促进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公平竞争。同时,要学会用法治方式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排忧解难,不断提升民营经济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要始终坚持以法治化思维和方式高标准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奋力打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引领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努力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经验。

  (二)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行政执法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行政相对人的权益,行政机关能否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是影响法治政府建设成效的关键因素。各执法职能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行政执法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做好行政执法各项工作,为全方位推动梅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要准确把握行政执法工作的新形势、新方向、新规定,突出工作重点,切实解决问题,以更高站位、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推动行政执法工作提质升级。要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打造新型执法监管体系,推进行政执法“两平台”广泛应用,严格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培训,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全力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助推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更上新台阶。

  (三)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中,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作用,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要在大是大非面前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不断提高对新时代党的思想理论的政治领悟力,不断提高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政治执行力,坚持讲政治和讲法律有机统一。要转变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方式、增强执法素养,广泛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警示告诫、指导约谈等方式,推行柔性执法和轻微违法免罚,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推动执法要求与执法形式相统一、执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制度意识、纪律意识,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坚持正确的法治观,形成尊崇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的良好氛围,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权、例外。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在行使行政立法权、行政决策权、行政组织权、行政决定权、行政执行权等各项行政权力的过程中,要努力寻找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平衡点;在制定、修订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时,应恪守法律授予的权力边界,不得侵害公民的基本权利。树立正确的人民观,培养服务意识,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着力提升行政执法水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都能看到风清气正、从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三、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持续提升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十大报告首次以专章的形式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凸显了法治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要地位,法治发挥的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也体现了法治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意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坚持建设法治中国在于突出中国特色,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在法治国家建设中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要求整体性、协同性,不能厚此薄彼,而要追求共同发展。

  (一)准确把握法治思维的丰富内涵。“法者,治之端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治思维以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要求我们按规则办事、按法律办事,当情理与法律规则发生冲突时,首先服从规则及其逻辑,然后在缜密法律逻辑前提下,考虑“情理”因素,做到懂情理、明事理、讲法理,让守法观念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底线。法治思维要求每个人都要自觉将自己置于宪法法律的监督和制约之下。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始终秉持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法治观念,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是核心内容、执政为民是本质特征、公平正义是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从实践层面看,法治是由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环节组成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在面对改革发展过程中错综复杂的问题和矛盾时,要从总体、全面和联系的角度出发看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依法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个别和一般的关系,既尊重多数又保护少数,既维护秩序又尊重自由,既注重程序正义又注重实质正义,协调处理好各种权利义务和利益关系,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切实把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的要求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环节、各领域。

  (二)紧抓关键少数提升法治思维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主要是通过各级领导干部的具体行动和工作来体现、来实现。”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遵纪守法、捍卫法治,厉行法治、依法办事,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要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守法律、重程序,这是法治的第一位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到,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深刻认识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在坚持党的领导问题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摇;深刻认识我们的法治是保障人民权利和自由、规范人们行为的,是为最广大人民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服务的,切实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法治建设各方面。牢记职权法定,明白权力来自哪里、界线划在哪里,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领导干部要始终明白,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通过法律赋予的,要始终对宪法法律保持敬畏之心,牢记职权法定,自觉用法律厘清权力边界,严格遵守“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规则约束,坚决落实“法定职责必须为”的主体责任,带头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规则、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心中高悬法纪明镜、手中紧握法纪戒尺,知晓为官做事尺度。要保护人民权益,这是法治的根本目的。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秉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的价值导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自觉把保护人民权益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从实体、程序、时效上充分体现依法保护人民权益的要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运用法治思维推进良法善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凝聚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是制度之治最基本最稳定最可靠的保障,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落实到执政实践中至关重要。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际国内环境越是复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越是繁重,越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巩固执政地位、改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健全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注重衔接协调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保证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内在统一。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坚决依纪依规惩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使党员领导干部真切意识到党规党纪是不可碰触的“高压线”。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追求,确保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十年法治建设最重要的标志性成果,是我们党百年来提出的最全面、最系统、最科学的法治思想体系,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新征程上,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的核心要义,切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履职尽责,奋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司法行政工作高质量发展,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