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复习题库)

字号:    

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复习题库)

  1、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凡是都要注意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_____

  A: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B:质和量相互制约关系的原理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参考答案:B

  【解析】质和量相互制约关系原理的方法论:做好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反对拔苗助长、急于求成(“过”)或优柔寡断、缺乏信心(“不及”)。所以本题选择B。

  2、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_____。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

  参考答案:B

  解析:《宪法》第5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故本题答案选B。

  3、集体主义原则的核心内容是_____。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C:公私兼顾

  D:否认个人利益

  参考答案:B

  解析:集体主义原则的核心内容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以集体利益为基础,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要自觉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必要时甚至牺牲个人利益。故本题答案为B。

  4、绝对法律关系是所有主体都具体化的法律关系。_____

  参考答案:错误

  解析:绝对法律关系的主体的一方——权利人——是具体的,而另一方——义务人——则是除了权利人之外的所有的人,这种法律关系以“一个人对其他一切人”的形式表现出来。故本题说法错误。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_____。

  A: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B:知识分子一般眼界比较开阔,富有正义感,民族的荣辱、国家的盛衰,往往更能激起他们的一腔报国之情。

  C:我们在本月中旬前后有个重要会议,所以现在要好好准备。

  D:地震发生之后,当地政府及军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百姓已住进了临时帐篷,防止余震再次发生。

  参考答案:B

  6、“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的_____。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参考答案:D

  解释:意志的自制性是指人善于有效地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感和思维,严格约束自己的行动,它反映了意志的强度性。意志的强度越高,它对人的各种活动的激发力、引导力和约束力就越强大,就越能有效地抵抗外部和内部的干扰,表现出较强的情绪克制力和忍耐力,就能够集中精力、忘我工作。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人有明确的行为目的,有坚定妁信仰追求,有鲜明的原则立场,有毫不含糊的是非标准。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人面对复杂多变的情境,能够迅速而有效地采取决定,并实现作出的决定。意志的坚持性是指一个人长时间地保持充沛的精力和顽铎的毅力,坚持不懈地行动,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7、人口再生产类型有_____。

  A:原始的人口再生产类型

  B:近代的人口再生产类型

  C:现代的人口再生产类型

  D:传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

  参考答案:ACD

  解析:人口再生产类型是指与一定生产力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M及人口自然增长率三者相结合而形成人口再生产特征,依据这些特征,人口再生产区分为不同类型。在人类万史上有过三种人口再生产类型:原始人口再生产类型;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故本题答案选ACD。

  8、_____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是一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

  A:《社会保险法》

  B:《婚姻法》

  C:《社会救助条列》

  D:《侵权责任法》

  参考答案:A

  【解析】《社会保险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是一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它的颁布实施,对于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好地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9、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_____。

  A:教学目的

  B:教育目的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参考答案:B

  10、有一只动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在一天中,它能听到树叶或是草丛中的沙沙声。草丛中沙沙的移动声可能预示着掠食者的进攻,而树叶沙沙作响可能只是风在吹动。这只动物有两种选择:它要么忽略这种沙沙声,要么逃跑并躲起来。

  由此推断它最符合逻辑的反应是_____。

  A:它只在听到草丛里有动静时才躲起来

  B:它只在听到树叶的沙沙声时才躲起来

  C:它听到草丛里的沙沙声时不用躲起来

  D:它听到沙沙声就躲起来

  参考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沙沙声可能有两种情况:草丛里的沙沙声—掠食者的移动—要逃跑并躲起来;树叶的沙沙声—风在吹动―可以忽略。所以最符合逻辑的反应是只有听到草丛里的沙沙声才躲起来。

  11、下面哪一本书不是“四书”之一?_____

  A:《大学》

  B:《春秋》

  C:《孟子》

  D:《中庸》

  参考答案:B

  【解析】“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故选B。

  12、下列哪些可以作为信访工作的受理者?_____

  A:党政机关领导

  B:企业单位

  C:社会团体

  D:电视台

  参考答案:ABCD

  解析:受理者,是信访活动的客体,是信访活动的对象,它既可以是党政领导机关,也可以是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还可以是报纸、电台或电视台等新闻舆论机构。

  1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下列哪个选项不包括在内?_____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作风建设

  D:社会建设

  参考答案:C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包括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故本题选C。(备注:党的十八大将“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

  14、当前我国推进产业升级的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是_____。

  A:增加规模效应

  B:创新驱动发展

  C:降低成本消耗

  D:扩大品牌营销

  参考答案:B

  15、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_____。

  A:科技含量高

  B:经济效益好

  C:资源消耗低

  D:环境污染少

  参考答案:ABCD

  解释: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因此ABCD。

  1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宏观调控与微观搞活的关系是_____

  A:搞好宏观调控,微观自然搞活

  B:完全对立,不可兼得

  C:相辅相成,互相统一

  D:微观搞活等于搞好了宏观调控

  参考答案:C

  解析:宏观调控可以为微观经济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微观经济的运行决定着宏观调控的成本和难度,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统一的。ABD片面强调某一方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矛盾普遍联系的理论。

  17、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了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_____。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参考答案:B

  【解析】甲生说:“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可以看出符合道家“人必须顺乎自然”的思想;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体现了儒家学说中的“礼”;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符合墨家的“节约”的思想;丁生说:“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体现了法家的思想。故选B。

  1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_____。

  A:计划是国家履行宏观调控手段

  B:政府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是必要的

  C: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经营活动

  D:市场是国民经济的唯一调节者

  参考答案:AB

  【解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同时国家进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道德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并不是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故选AB。

  19、_____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A:物质资料

  B:劳动资料

  C:消费资料

  D:生产资料。

  参考答案:B

  解析:劳动资料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等。故本题答案选B。

  20、主张“人性善”的是_____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B

  解析:孟子主张人性善。荀子主张人性恶。

百味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