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学习理解

字号:    

《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学习理解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通过学习理解感到,《意见》从制度上统筹推进科普工作和科技创新工作,对新时代科普工作提出新的明确要求,是党中央推进科技强国的又一重大举措,彰显了党中央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16日,中国科协办公厅印发宣贯《意见》工作方案,从推动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明确了《意见》学习的要求、方法和任务。同日,2022年全国科普日浙江主场以“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为主题的活动在我馆隆重举行,将科技馆一线科普阵地作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的有力载体,体现了浙江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具体举措,更是浙江树立两个新型大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生动实践。结合学习,我谈三点理解。

  一、学习科普工作发展历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普事业蓬勃发展,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到《“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再到《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新时代推进科普工作的系统布局已经形成,科普工作全面扎实推进,科普能力建设稳步增强。2016年提出科学素质实现跨越提升到2021年提出“突出科学精神引领、坚持协同推进、深化供给侧改革、扩大开放合作”,实则为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制定了阶段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和科学家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确立了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战略,指出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突出了科普事业的重要性,强调了科普工作对国家战略的支撑作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技活动周等活动常态化,也助力科普和科创齐飞,推动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通过学习感到,从初期建设到衰弱停滞期,从反思探索恢复发展到新时代建设期,科普工作始终是一项持续性工程,稳步健康发展的科普环境,为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促进了全民科学素质持续不断地提升,厚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土壤。

  二、理解《意见》精神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普工作存在的问题极大限制了我国科技创新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实现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从而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夯实科技强国基础。《意见》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聚焦科普工作面临的薄弱环节,补短板、强弱项,从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到加强科普能力建设;从促进科普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到强化科普在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作用;从营造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到加强制度保障,着力解决了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难题、体制机制障碍,对深入推进科普事业发展和有效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认识到,科普事业不仅仅关乎当前公众科学素质的提升,更关乎未来我国社会发展的大局。明确202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5%,203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25%,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在此大背景下,《意见》发布实施至关重要,它为新时期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明确了方向、提供了方法,也为实现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谈《意见》对低碳科技馆建设现代科技馆的指导意义

  2021年12月17日,中国科协印发《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2022年9月16日,殷皓在求是网上发表了《现代科技馆体系助力新时代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文章,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馆体系服务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的作用,打造支撑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的核心阵地。我们充分认识到,紧紧围绕现代科技馆建设目标,学习贯彻《意见》精神内涵,重点深化“三基地一平台”理念,指导低碳科技馆走出属于自身低碳主题的科普之路。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秉承探索、创新思想,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贯穿科普服务工作,发挥实体场馆、数字科技馆、流动科技馆作用,践行现代科技场馆理念,以丰富多样的展教形式,讲好科学家爱国创新奋斗故事,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核的科学家精神。前沿科技体验基地。发挥滨江区高新产业优势,将高新企业前沿科技成果与低碳科技馆科普展教职能相结合,打造科创展示、科技交流、科学教育、科普惠民四个平台,助力高新科技成果普惠大众及效能转化。公共安全健康教育基地。将公共安全健康教育纳入低碳科技馆科普服务工作体系,强化应急科普概念,确保疫情防控情况下,科普活动数量不少,科普服务质量不降,科普服务效果不减,建设平安科技馆。汇集科普教育资源平台。发挥科普资源优势,推进“馆、校、镇、企”共建共享。开展紧密型“馆校”共建机制,推进“一馆多点”模式,助推“双减”政策落地;开展特色型“馆镇”共建机制,突出城镇特色资源优势,助推全民共富;开展开放型“馆企”共建机制,多点多面吸收地方高新企业科技成果及人才资源,促进低碳科技馆现代场馆建设全面发展。

写作素材